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005章 王师到来
第(2/3)页
“关中的司马懿,又岂会无动于衷?在末将看来,此时司马懿就算是没有派出援军东渡大河进入河东。”
“至少也已经在大河西边做好了防备,无论我们走哪条路,西边的渡口只怕早就被贼人所据。”
“故与其向西尝试去抢渡口,不若舍弃汾水,继续南下进入河东,其利有二。”
关将军目光一闪:“有何利?”
“一者,若是司马懿的援军已经渡过大河,我们可以在河东的平地上与之一决胜负,只要关中援军一败,大军渡河自是无碍。”
“二者,若是司马懿自知河东不守,没有派出大军渡河,只管紧守渡口。吾等就在河东大闹一番。”
“如此,洛阳的曹叡只怕就要寝食难安了,到时司马懿究竟前有丞相的大军逼迫,后有曹叡所促,将军在侧伺机而动。”
“任那司马懿有通天的本事,亦计无可施矣!”
蒲坂津虽远,但在司马懿极有可能已经占据西边渡口的情况下。
走凁水而不走汾水,大军可以顺便扫荡河东,甚至可以借此机会,对洛阳的伪帝曹叡产生极大的震慑。
关将军脸上这才露出笑容:“石将军所言甚是。”
石苞连忙谦虚道:“将军过奖了。”
对于统军大将来说,把希望寄托在司马懿可能会反应迟钝这种事情上,本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。
除此之外,石走私贩心里,可是一直没放下给河东狗大户看看什么叫莫欺少年穷的心思。
至于关将军,其实也是有些私心:都到这里了,不回老家祖地看一看,岂不是太可惜了?
关将军先是下令,让刘猛领着族人,继续顺着汾水向大河而去。
她则是领着大军,在临汾渡过汾水,越过平阳与河东之间的一个山口,向着闻喜进发。
魏国在河东设立了两个屯田之所,一个是闻喜,由农都尉所领。
一个是河东郡的郡治安邑,由典农中郎将所领。
若是换了在曹操设立屯田之初,农都尉和典农中郎将说不得还能设法组织起屯田客,借由坞堡或者城池,勉强抵抗一番。
但此时曹操已经死去多年,屯田早已非初时模样。
曹丕称帝时,特别是在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后,“郡县屯田,百姓面有饥色,衣或短褐不完”。
至于到了曹叡时期,屯田所得,已经由曹操时的官六民四,变成了官七民三,甚至有些地方收得狠了,直接就是官八民二。
相比起不堪重负的税赋,屯田客府所征发徭役,更是让人苦不堪言。
治廪系桥,运输租赋,除道理梁,熯涂室屋,以是终岁,无一日之闲。
谁叫魏国皇帝喜欢兴建宫殿呢?
再加上这些年来,魏国历经数次大败,为了给前方输送物资,巩固边防,屯田客府更是变本加厉。
于是屯田客生活日益困苦,不少地方相继暴发了民乱。
各地豪右,又借机侵占田地不止,即便是有不发生民乱的屯田,田客亦多有逃亡,藏身于世家大族,成为隐匿人口。
毕竟豪右在很多时候,只要什税五,同时还能帮佃客免去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繁重徭役。
这种情况下,河东的农都尉和典农中郎将能勉强维持屯田,也就是因为靠近关中,属于司州,被魏国重视的缘故。
真要逼着屯田客去抵抗汉军,他们就要担心自己是有命组织,没命督战。
那些田客恐怕极有可能会第一时间在阵前反戈——至少闻喜的农都尉是这么想的。
这些日子以来,闻喜城的大街上一直有孩童在拍着手唱童谣:
“朝求升,暮求合,屯田贫汉难存活。迎王师,复汉室,汉家子民什税一,不纳算赋悦兮兮。”
(算赋,即人头税)
“复汉室,分田地,王师来了衣食足。”
……
童谣之所以是童谣,就是因为它不同与那些高雅的阳春白雪,它是唱给下里巴人听的东西。
苍头黔首,不知道什么阳春白雪,但“什税一,不纳算赋,分田地,衣食足”这些话,还是听得懂的。
不但听得懂,而且还很喜欢听。
在有心人的推动下,不过是数日的时间,非但喜闻城的大街小巷都有人传唱,甚至连屯田的各个坞寨都开始流传。
在这种情况下,大汉王师还没到闻喜县城下,农都尉便早早大开城门,主动派人前往去迎接王师,投身大义。
对于这等弃暗投明之举,关将军自然是大加赞扬。
在亲卫的保护下,关将军骑着高头大马进入闻喜县城。
大街两侧,举着酒水迎接的乡老士绅,看到关将军后,皆是大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