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0章 三路并进_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230章 三路并进

第(2/3)页

的兵力,仍在路上。

 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长安正在抓紧时间运送一批粮草到潼关。

  不过想来应该用不了太久,最多也就是五六天时间。

  这个要感谢孝武皇帝。

  因为孝武皇帝征伐匈奴时,因为渭水运力不足,于是就在渭水旁边,另行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。

  这条关中漕渠,西起长安的昆明池,与渭水并行三百多里后,最后的末端,在东边汇入渭水。

  (这条运河一直用到晚唐时期,现在已经消失,但被考古了出来,有兴趣的可以去看《浐霸长歌》第三集)

  渭水也好,关中漕渠也罢,虽不能行驶大江里那些大船乃至巨船。

  但胜在水流比大江大河平稳。

  运粮运兵的船只,又不是出去打仗,船小承载量不够,那就用数量来凑。

  再怎么样,也要比单纯陆运强得多。….所以这几天的时间,要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。

  “伯约,休然,你们二人留下来,我有话要说。”

  天亮了,灯烛的阴影,就显得有些澹了。

  再加没有人挡住烛光,一直藏在阴影里的中都护,终于也可以勉强看得清模样了。

  一个晚上都极少说话的中都护,同样是一脸倦容。

  待众人都退下,姜柳二人上前,行礼道:“中都护?”

  “过两日从长安运来的粮草估计就差不多了,你们二人,今天好好休息一天,明日整军,后天出发。”

  在后方给前线大军筹措粮草这方面,蒋琬一直是值得信任的队友。

  而不是像魏延那样,是个猪队友。

  “出发?”

  柳隐一怔。

  “去哪?”

  姜维眼睛一亮。

  冯都护揉了揉额头,语气有些疲惫的有力无气:“去函谷关。”

  “函谷关!?”

  “对。”

  冯都护点头。

  实在是懒得地图,反正这几日以来,眼睛一直盯着地图,两人差不多也应该记个大概了。

  冯都护所说的函谷关,自然是指秦函谷关,而非汉函谷关。

  汉函谷关是孝武皇帝想要扩张关中地盘,于是把函谷关往东挪到洛阳门口。

  所以汉函谷关虽也算是个关口,但更多意义上的,是行政地理概念。

  相比于汉函谷关,更靠近潼关的秦函谷关才是真正意义上军事险关。

  当然,这是对于以前来说的。

  以前的秦函谷关,西据高塬,东临绝涧,南接秦岭,北塞黄河。

  高塬上还有密林,猿猴难攀。

  而北边的大河,河水汹涌,船只不通。

  唯有中间一条崎区险道可行。

  藏于山谷中的关口前面,还有一条深深的绝涧,作为天然的护城河。

  真可谓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

  只是到了后汉中后期,高塬上的密林已经被砍伐得差不多了,阻挡大军的作用大减。

  最要命的是,在后汉中晚期,开始进入小冰河时期,气候逐渐变得异常。

  函谷关北边,原本作为天险的大河,水位下切,露出了大面积的河床。

  大军可以从平坦的河床上直接绕过关口。

  所以函谷关也就失去了作用。

  现在的潼关,基本就是河水未下切前的秦函谷关缩水版。

  之所以是缩水版,是因为潼关北边与秦函谷关相同,虽有大河作为天险。

  但南边却不是不可攀援的绝壁,而是连绵不断的条状高塬。

  如此一来,想要守住潼关,就需要在高塬上布置不少兵力,防止敌人从不同位置偷爬上来。

  比秦时的函谷关要稍逊一些。

  不过秦函谷关虽然失去了险关的作用,但仍可以作为一个驻军的前沿要地。

  魏国,或者说司马懿,把它作为阻挡大汉从关中进军关东的一道防线。

  平日里魏军驻扎于函谷关内,待汉军过来,则提前在露出来的河床上安营扎寨,以壁垒营寨阻挡汉军继续前进。….露出来的河床,对于商队旅人来说,足够宽大。

  但要作为战场,那可就有些狭小了。

  正面进攻时,兵力无法全部展开。

  不指望能挡住汉军东进的步伐,但只要能拖延上一些时日,让洛阳那边做好准备,就算是成功。

  作为镇守潼关,遥遥与函谷关相望的姜柳二人,自然是特意了解过函谷关的情况。

  听到冯都护的吩咐,二人不禁就是有些意外。

  姜维忍不住地说道:

  “中都护,魏贼在函谷关,只怕是早有准备,吾等二人这些兵力,就算是攻下函谷关,只怕亦无力直捣洛阳。”

  冯都护闻言,脸上不禁露出有些诧异的神情,他看向姜维:

  直捣洛阳,你可真敢想!

  司马懿是什么人?

  怎么可能会留下这么大的破绽?

  更别说从秦函谷关到汉函谷关这一段路,犹有陕县、黾池、新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