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740章 国之重器_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0740章 国之重器

第(1/3)页

蜀汉之庄稼汉作品相关第0740章国之重器读书人?

        什么读书人?

        不会拿刀砍人的读书人我要来干嘛?

        冯永对那些斯文的读书人不屑一顾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汉儒学兴盛,本意是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儒学易于教化百姓,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等世家大族逐渐垄断了知识传承以后,味道就开始变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袖手清谈,坐而论道,浮华交会,互结朋党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此等风气越来越烈,终究是造成了两晋时期的清谈之风。

        务实?

        那等世俗浊事,岂能沾染吾身?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并不是说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就全部是这种废物,但浮华清谈之风确实是他们这个阶层引领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要不然,肚子都填不饱,谁有心情去吹牛逼?

        只见冯永正色道,“老将军,即便是曹贼,亦知浮华清谈,有碍国事,何况大汉现在明清吏治,厉行简朴?”

        北方中原是世家的天下,所以这种风气是最严重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从曹操到曹丕,都曾下令罢黜这种风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幸好如今的大汉,根本就是一群草根搭伙创立起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加上诸葛老妖的身体力行,简朴务实之风还是占了主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无论是南乡的士卒也好,南乡学堂出来的学生也罢,他们可为民吏,可为农官,可为匠官,皆是为国出力,为民谋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独独不能做的,就是浮华清谈,不通事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敌人有这种风气我很喜欢,但兴汉会体系出来的人谁要沾染这种臭毛病,看老子怎么抽死他!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里,冯永指着下边的正在进行最后检查流程的工程营,“老将军莫要小看这等抛石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永在这里就说句大话,这种抛石车的问世,只怕以后我们要面对的,就是一种新式的沙场征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元蒙正是利用这种抛石车,攻陷了樊城,逼降了襄阳,南宋最重要的两座前线城池的陷落,正式拉开南宋灭亡的帷幕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抛石车,被称作是兵器改革的奇迹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它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大炮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冯永手里,掌握的,正是这种冷兵器时代的奇迹武器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说,除了那种城墙极为雄厚的大城,或者是有着优势地利,导致这种抛石车无法发挥作用的城池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建在交通要道上的普通城池,再也不能成为防守方的最大倚仗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城守几天,大一点城池也就是十几天,必然会有一处城墙被砸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逼得守军不得不出城野战。

        野战技术谁家强?

        诸葛八阵图,骑兵三件套。

        除非筑城技术再一次大跨越,或者守城技术有了巨大的提高,又或者战争形式再发生变化。

        否则配重抛石车永远都会是冷兵器时代守城方的噩梦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水泥?

        然而手里有豆腐渣水泥的冯永表示,谁敢拿这种水泥当盖房子的建筑主要材料,房塌人死不关我事!

        听到冯永说出这等话来,不说是与他一直互相看不顺眼的魏延,即便是赵云,亦是觉得这种话有些过于托大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看来你还当真是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说的是大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魏延忍不住的大笑起来,他摆了摆手,“罢罢罢!这等大话莫再多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且速速看完你这些东西,吾还要回去想法子如何破榆中金城两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云听到魏延这个话,微微一皱眉,说了一句公道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工程营去年在陇关、上邽等地皆是出彩,即便不如冯永所言,想必也有独到之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冯永冷笑一声,懒得去接魏延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从来就没有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说上一句话,就能强行改变这些老将的思想观念。

        事实胜于雄辩。

        底下很快又起了三座抛石车,加起来一共五座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下方已经在待命,冯永问向赵云:“老将军想要打哪里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箭塔有多远?”

        赵云指了指那堵城墙前面竖着的那几座箭塔。

        冯永翻了翻本子,回答道:“最近的有一百五十步,最远的有两百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是按真实攻打营寨时的距离来设计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若是两军相持时,还会在营寨外围挖一道壕沟,免得被一下子突到营寨下。

        守在箭塔上面的弓弩手居高临下,可以很方便地射箭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有一方利用地形防守不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