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四章 举世尊之,方为世尊_赤心巡天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六十四章 举世尊之,方为世尊

第(2/3)页



    他深刻的了解天人,了解天道本质,且由此延伸,了解历史。

    历史的真相也是修行的真相!

    自远古时代人族战胜妖族,成为现世主宰以来。人道和天道的关系,就成为永恒的命题——自古而今,天要制人,人要胜天。

    “曳落族”是天道的尝试。尝试以“天人”代“人”,维护秩序天道。

    而他在天海深处想明白,在仙宫时代,“仙”的尝试,是要以“仙人”掌天!在这种意义上,仙人当然是天人之大敌。

    仙人本质上还是人,乃山上之人。山上之人不是说仙高高在上,而是天塌之时,仙要顶着!站得最高,看得最远,也有最大的承担!

    国家体制是什么?

    人不必上山,人本自伟岸。

    一撇一捺一个人,便能撑天!

    六合天子也好,大成至圣也好,都是为了成为那个“人”!

    但现在六合天子和大成至圣还都没有出现,没能验证是否真的可以彻底更改天命。

    而仙人对天道的尝试,已然发生——曾经发生过!

    那“飞升计划”,就是仙人掌天的蓝图。本应在仙道极致辉煌的时代,举天而起,改易天道。可惜仙帝沉舟,时代破灭,最后只能以“飞升”来保留火种。

    当然最后火种也被扑灭。

    先前姜望在天道深海,以仙龙法相问仙,就是为此。

    虽然仙龙死在探索的路上,他却看见此真——

    天道深海里的那些石人,并不全是天人,也有部分仙人在。

    仙龙虽死,以身而代。遂在紫竹林中,完全地进入【仙态】!

    其实哪怕有仙宫的加持,仙态对天道力量的掌控,也远不如他的天态。仙人时代的尝试,毕竟最终是以失败告终。那些“飞升”的仙种,最后全部变成了天道石人。

    他彼刻进入仙态,只是为了摆脱地藏对天人的影响,以仙态驾驭天道力量,让自己有更自由的杀伤。

    却奇妙地合上了此刻的【六合绝天通】。

    倒像是他跟姬符仁有默契!

    当然他更相信是这样一种可能——姬符仁注意到了他的仙态,有意给他创造机会,在【六合绝天通】里,放开了对仙人的天道钳固。

    在天人无用于天道的时刻,作为此间唯一的仙人,姜望踏天潮而至,以其所席卷的天道力量,重重轰在了遍体鳞伤的地藏身上!

    地藏连晃都没晃一下,就像被一盆凉水浇头,虽不至受伤,毕竟有瞬间的凉怔。

    姜述便杀回。

    这位大齐天子完全是身当天潮、逆冲地藏,在被轰飞的当刻便回来,迎着不断冲撞其身的天道力量,一戟重新将地藏按倒,叫祂未能逃身!

    地藏以几乎自毁的姿态,都没能逃天。

    稍纵即逝的良机,错失在一团微不足道的天海之水。错失在一只蝼蚁尽其所能的准备!

    望海台上的大齐国势,此刻格外沉重。叫祂颈脊都塌陷了。

    “世尊……理想……”

    “平等……众生……”

    金色的血液已经将这座高台涂满。

    祂撑着台面,吐着血道:“世尊三钟!应我……地藏!”

    祂再次呼唤世尊三钟的回应,再次呼唤万界禅修的支持。

    这时祂血液模糊的佛眸,看到一双靴子,走到祂的面前。

    祂抬头模糊地看到姜望。

    姜望双掌一合,虽是翩翩仙态,身后却有一部佛经翻开。

    《三宝如来经》!

    他扬声说道:“昔日三钟护道,助我登顶。诚知天下人族之重,重于人人。今日逆行天海,搏杀地藏,唯请……应我姜望!”

    他与地藏争三钟——

    问天下应谁人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汩汩汩汩……

    黄泉已走,三尊杀离的黄泉旧涸,响起了鼓泡的声音。

    被封镇在此等待战后分割的知闻白犬,像一座凝固的雕刻,仿佛永远停止在将成未成的那一瞬。

    在世尊三钟响起的时候。

    铛!铛!铛~

    像是永恒的长夜,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梆响。

    窸窸窣窣的声音,好似破土春芽。

    以永恒的牺牲为养分,地底的生命得到生长——

    一只只白骨手臂,自地底探将出来……放眼望去,并举如林!还有颅骨,还有骨脊,有的庞然如山,有的纤似锁链。

    在暗冷如铁的幽冥冻土,抹开大片大片的雪白!

    不止是人类的手骨,不止是怪诞的尖颅。不止是纠连在一起,朽败的树妖骨……诸天万界有生之灵,凡心怀众生者,皆有成佛之路。这是世尊的“应许”,祂也的确身体力行,叫那些生灵看到了!

    枯涸的幽冥大世界,已经很多年不闻佛钟响。

    那些长埋于此的亡者,几乎朽化于时光。

    但还有一些,与幽冥苦涩的泥土伴生,在晦暗的角落里顽存。

    末法年月里虔敬的死亡,是新纪来临时的开篇。

    累累禅修尸骨,或横或竖,陈列着昔日灭佛的京观。

    昔时世尊将死,诸天万界无数禅修,往赴幽冥,为佛相殉。

    直至世尊寂灭都未止。

    如今地藏摇动三钟,以继禅宗旧果。

    最先唤醒的,却是这个已经没有一个僧侣存在的世界!

    这一刻古老的幽冥神祇们,似乎想起了曾经的誓愿,那是伟大者向所有幽冥存在勾勒的“千佛教化、幽冥普度”的盛景!

    万古以来,幽冥大世界都是一个绝望的世界。沦落至此、又或在此苏醒的有识之灵,即便已经在此世界登顶,又超越为幽冥神祇,也心心念念要走到现世去。

    这个大世界的幸运,在于它离现世很近,得到现世光辉的照耀,捡起了许多现世的传承,承接了许多现世的亡魂,甚而成为冥冥之中源海的途径。

    这个大世界的不幸,在于它离现世太近了!

    今日杀鸡儆猴,明日武卒演兵,谁都要来走几遭,视此为有趣的冒险。现世打个喷嚏,幽冥大世界就有漫长的风寒!

    幽冥大世界从来没有诞生过希望——

    除了梵传幽冥的那一天。

    曾经有人告诉这个世界,没有永恒的绝望,只有永恒的抗争。幽冥并非永夜,希望必成华光。

    死有不甘乃成鬼,失落源海遂为怨。

    祂说祂会给所有的鬼魂一条路走,前路曲折但光明。

    后来祂死去。

    今日另有一个超越想象的存在,以三钟共鸣,宣布祂已经归来。

    那破土而出的茫茫白骨,应是幽冥的春枝。

    曾经那些相信世尊理想,为之前赴后继的生灵,永远地留在这里。

    虽死不怨,魂消犹执。

    现在这些“执”与“愿”,都被钟声唤醒。

    偌大的幽冥世界,霎时间鬼哭神嚎,数不清的毛神怨鬼,乃至真神,都在天地间窜行欢呼。礼佛声如潮水般一浪浪卷开。

    但群山缄默。

    幽冥神祇在漫长岁月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,就是观望。

    直到某一个时刻,那黄泉旧涸里的白犬石像忽然张口,这个世界便响起地藏的喃声。声音不是从这知闻白犬嘴里发出,而是在干涸的泉眼深处,是地藏于此留下的禅机——

    “世尊……理想……”

    “平等……众生……”

    地藏在为众生受苦!

    祂为苍生受宰割,或血或肉奉如来。

    为了众生平等的伟大理想,祂正遭遇世上最险恶的围攻!

    祂需要支持!

    而幽冥鬼神立刻轰然!

    一片礼佛之声,恍如啸海。

    “南无地藏尊佛!”

    “圣佛常在!!”

    “地藏我佛!!”

    那在幽冥天穹已经淡去的诸佛面容,在这一刻骤然又清晰了。

    过去庄严劫千佛,现在贤劫千佛,未来星宿劫千佛。

    三千佛陀在!

    归于世尊的支持,要被地藏一尊尊唤醒。

    理想中的佛世,必然会在光耀中降临。

    三千佛世,无尽辉煌的沐浴里,是地藏悲伤但坚定的声音:“今生于世,别无其梦。我所求之理想,广益于芸芸众生,不管过程多么艰难,不管有多少牺牲,都一定要实现!”

    那连绵不绝的佛唱,忽然变作鬼哭!

    但见得幽冥大世界里四处窜游的神鬼,忽然怪叫尖哭着,化作一缕缕青烟,笔直冲上幽冥高天。便如奉香!

    鬼神之哭遍此界,神鬼之灵尽为烟!

    在诡异之中,又有几分肃穆。

    在凄惨之中,又有几分神圣。

    说幽冥大世界已经没有僧侣,其实也不尽然。

    幽冥深处有白骨神域,白骨神宫早就易主。

    原来天人法相坐镇此宫,此后去而复还,回来的却是一个面容模糊的老僧——

    众生法身。

    几乎在同一个时刻,众生僧人睁开略显愁苦的眼眸,见得偌大的白骨神宫里,那些鬼卒神将,不可自抑地化为青烟直上。

    那些礼禅的化烟,这些不礼禅的也化烟。

    倒似是人间灯火,炊烟袅袅!

    神鬼之青烟,将幽冥天穹熏得一片苍碧,上悬的诸佛之像,愈发端严神圣。

    众生老僧现在是幽冥世界白骨神宫的执掌者,不免也受到了地藏的感召——无上佛国、永恒净土,正在对所有幽冥大世界的强者发出邀请。

    地藏要永远地改变这个世界!

    众生僧人一边在天海通知齐天子,告知地藏在幽冥有后手,一边在白骨神座之上起身。

    地藏的天海金身已是风中残烛,祂的天河佛躯也摇摇欲坠。此刻哪怕在幽冥大世界里还有布置,也不可能有超脱层次的强大——若有,祂应该加注于天海。

    众生僧人当要寻祂一寻,问祂何往,阻祂去路。

    正要拔飞,循着那邀请的方向寻找,但见高穹一处幽途横贯,直指远空——

    有幽冥神祇指路!

    这些个幽冥神祇,虽然始终保持中立观望,但恐怕也没有想到,地藏度化幽冥鬼神的方式,竟然这样粗暴……

    众生僧人一步踏上幽途,再落下时已在黄泉旧涸。

    他随手取了一根白骨,塞进知闻石犬的嘴巴里,令这头只是勉强张口的石犬闭嘴。

    而后才走到那幽幽的泉眼之前,与那幽眼之中的存在对视:“你度化群鬼的方式,竟然是杀戮。难道杀绝众生,就是度化众生。众生皆死,就是众生平等?”

    这个干涸的泉眼,连接着真正的黄泉。

    而真正的黄泉,此刻正在冥府!

    在将黄泉召入冥府的那一刻,地藏就悄悄勾回了幽冥大世界。

    此刻姜望间隔这口泉眼,在与天河中的地藏对视!

    地藏的声音带着悲痛:“我亦痛心幽冥!这一步本应徐图,是尔等逼迫太甚。今不得已为此事,将使他们于净土永生!”

    众生僧人问:“你的意思是,本来打算一茬一茬地摘果,现在来不及了,就一次掘根?”

    地藏叹息:“你根本不明白,我将创造一个什么世界。所有的误会,都是因为不理解。若是你能够用心来感受,你难道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哭声?”

    从开始到现在,幽冥大世界一直都是地藏最重要的布局点。

    因为世尊的理想就是在这里被扑灭。

    故事结束的地方,也是故事开始的地方。

    随着祂的声音响起,茫茫幽冥冻土之上,那破土而出的骸骨,一具具起身,无论什么种族,无论多么残缺,无论是何等形状,皆来礼佛。

    而位于东海某处的冥府世界,在这一时剧烈地扩张和收缩,不断反复。

    嘭嘭!嘭嘭!

    发出撬动现世地脉的、如此激烈的心跳声。

    地藏以现世孕胎!

    祂的确要接续佛宗当年在幽冥大世界的布局,但并不以佛踪空荡的幽冥大世界为基础,而是要以创造在东海的这座冥府为核心,真正吞掉幽冥大世界,让对应于“阳间”的“阴间”正式形成。

    千佛降世,度世入冥。

    让冥府和幽冥大世界融合后的世界,成为现世的暗面,滋补于现世,也分享现世的一切。

    现世与幽冥本就贴近在一起,祂更是要两世贯通,生成真正对等的阴阳二界。而不只是鬼圣邹晦明所观想的那种阴阳界。

    当然鬼圣邹晦明的研究,亦是祂的养分。

    祂必然会超过世尊的基础,便是世尊死后这么多年的光阴,无数天纵之才的智慧!

    世尊已死,无法再前行。而祂永不止步。

    一旦阴阳两界的这一步达成,祂将成为前所未有的恐怖存在,最差最差,也是独据阴间。最多相持于阳间六合天子,却能够超越其他古老者。

    此举大益于现世,天道即便已经开始厌祂地藏,也当乐成此事!

    众生僧人注视着这样的地藏,慢慢地说:“佛,不是这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佛,应该是什么样?”地藏悲伤地道:“我知道你想说什么。佛应当如世尊那样,任恨任怨,不伤不害,最后还自化当场,以免苍生之厄。那样才叫大慈大悲,才叫真佛吗?”

    “可是你看——文殊若腐慈,便会被卸磨杀掉。我若腐慈,至今还在井中月。”

    “世尊腐慈,空有无上神通,传道万界,却功败垂成,身死道消。祂已身死,而理想未竟,祂难道就没有遗憾?世尊若无憾,则世间无有我!此般种种,岂不使后来者思之又鉴之!”

    “我生于世尊之死,不可死于世尊之死。”

    地藏道:“我在封禅之中不断滴漏的时光里想明白,我要实现伟大理想,完成世尊未竟之业。慈悲只能是我的心情,不可以是我的手段。”

    “我可以重新定义佛是什么样。”

    地藏说:“只要我拥有举世无敌的力量,我就是真正的世尊!”

    众生僧人摇摇头:“我终于明白,为何澹台文殊说你只是世尊的妄念——因为祂见过真正的伟大和慈悲,而你只不过一个可怜的偏执鬼。”

    他那模糊的面容,这一时定格为姜望的本貌。

    在幽冥大世界,在新生的冥府,在天海之中,姜望都这样看着地藏。

    他诵经曰:“【尊贵】义谓如来始从兜率天中降生王宫。及出家已。而登极果之位。方便利益一切众生。故曰尊贵。”

    “所谓尊贵,非登极果。而是方便利益一切众生。”

    “经如此,事如此。”众生僧人道:“我想世尊之所以成为世尊,不是因为力量。是举世敬之,而后有举世尊之。”

    “举世尊之,方为世尊。”

    “若负世人,则无世尊!”

    众生僧人抬起手来,结成神印:“我以白骨神域之主,向你宣明——你今负幽冥,幽冥不再敬你。你在此界,永不为尊。”

    “我很乐意看到你有自己的观点。你只是暂时的不理解,永恒净土不会拒绝你。”地藏叹道:“可是你能代表——”

    轰隆隆隆!

    幽冥群山,竟向此处移动!山的轰鸣,中止了地藏的话语声。

    “敢尔!”地藏转而惊怒。

    祂于此界有暗约!净土之后是永恒!

    连绵的群山之中,只有一声回应——“无它,恐为檀香耳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天海深处,观海台上。

    地藏悲哀地模糊地仰看着姜望,姜望直身在祂身前,清醒地冷淡地看着祂。

    二者同时发出了对世尊三钟的呼唤,迎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